李 莎
发布时间: 2019-05-09
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教育经历: 2018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2018—2020年哲学学院美学所博士后 2014—2016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为Northwestern University(Evanston, IL, U.S.)德语系联合培养博士 本科和硕士分别就读于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汉语言文学专业、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文艺学专业 曾两度受美国盖蒂(Getty)艺术基金会和德意志驻巴黎艺术史研究中心(DFK, Paris)选拔资助,参与“巴黎,现代的都城”和“艺术、权力和政治”为主题的春季研学项目(2017,2019,巴黎),并作主题报告 受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系、美国泰拉(Terra)艺术基金会选拔并资助,参加“美国现代主义1865—1945”研讨班并结业(2018.9,上海) 研究兴趣: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诗学与艺术、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会的相关问题,后者聚焦构筑本雅明观念语境的跨文化研究、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古代艺术观念的交会。 联系邮箱:sha.li@bnu.edu.cn 开设课程: 浪漫主义文论与艺术、西方视觉文化原典解读、德国美学专题、文学概论(本科生) 西方现代文论经典导读(研究生) 论文: 《气韵西渐的节奏译法新探》,《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3期。 《去知与“神圣的清醒”——本雅明“色彩陶醉”的认识论探源》,《外国美学》,第32辑,2020年。 《荷尔德林的“旭培里昂”:超逸的爱若斯——论诗人何以作为神圣的中保》,《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第4期。 《走向灵魂永生的存在之道——论荷尔德林的“蒂奥提玛”》,《中国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 《荷尔德林的“与万有合一”——通向自然与诸神的存在论探微》,《江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 《阿达玛斯:通向自然状态的半神——论卢梭形象的一个荷尔德林变体》,《文化与诗学》,2019年第2辑。 《“绝对自我”的悖谬:提坦、费希特和辛克莱的叠影——<旭培里昂,或希腊隐士>中阿拉班达的精神形象》,《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Aura”和气韵——试论本雅明的美学观念与中国古代艺术之灵之会通》,《文学评论》2017年第2期。 《走向非对象化的境地——乔治·布莱的<意识批评>》,《文化与诗学》2014年第2期。 《在“此刻”中:钱穆的言说境界——<中国文学论丛>的诗与哲学》,《博览群书》2014年第4期。 《从“公民”到“公敌”:新启蒙的幻象和幻灭》,《名作欣赏》2014年第5期。 《喜剧的忧伤,公义的瓦解——从语言类节目看春晚的倒掉》,《名作欣赏》2015年第10期。 《他向冰封的心海开凿——评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博览群书》2009年第11期。 译著: [美]露西·德里斯珂、户田谦二著,李莎编译:《书有风格》(Chinese Calligraphy,1935),上海书画出版社,即将出版; [美]彼得·芬沃思著:《本雅明·学习·中国——朝向一种普世的“万物一元论”》,载《文化研究》,第50辑,2023年。 [美]彼得·芬沃思著:《文化联结的一些尝试——20世纪早期德裔犹太思想适逢<道德经>》,载《思想与方法——地方性与普世性之间的世界文学》,方维规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美]彼得·芬沃思著:《“深契于道”:瓦尔特·本雅明的革命观念》,见《批判理论的旅行》,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美]彼得·芬沃思著:《康德和理论的过渡》,载《文化与诗学》2014年第1期。 [美]布莱斯勒著:《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合译) [德]瓦尔特·本雅明著:《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载《大众文化理论新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学术访谈: 《本雅明“朝向空间的缘在”:当哲学、文学、宗教三者交汇时——彼得·芬沃思访谈录》,载《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第3期。 《重释“Deconstruction”:媒介和文学之中的“消失”——张正平教授访谈录》,载《励耘学刊》(文学卷),2015年第2辑。(合作) 《对话与融合:德国批判理论之思与中国当代文化批评之探——赵勇访谈录》,载《创作与评论》,2017年第8期。 主持、参与项目: 主持“瓦尔特·本雅明的去知直观思想研究”,博士后科研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参与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论场域中的审美话语分析研究》 学术交流: 策划并筹备学术研讨活动: 2019年9月,“审美、社会与批判理论的旅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文艺学研究中心与美国西北大学德语文学&批判理论研究项目合办); 2020年11月,“本雅明与中国——纪念瓦尔特·本雅明逝世八十周年线上研讨会”(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文艺学研究中心主办); 2021年11月,“思之象的跨国场域与认识论的革故鼎新”跨学科青年工作坊(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文艺学研究中心主办); 2024年1月,“源文本、潜文本与‘艺术作品’的多重视域”——《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新译本分享会暨跨学科学术沙龙(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文艺学研究中心主办) 另外,参与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 奖项: 荣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23) 本人主讲的“文学概论”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人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1) 北京师范大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2019)